引子
历经数次的发布之后,北京时间2月1号,松下终于全部揭开了S1和S1R两个全幅微单相机的面纱,至此,所有的信息都公布在了我们面前。从M43的G1开始,松下经过10年的深耕和布局,终于把一个全画幅无反微单放在了世人面前。那么这些年的等待是否值得?这些年的研发又交出怎样的成绩单?起码从现在的参数上看,还算令人满意。
相机参数
高像素模式、高分辨率模式、5轴防抖、XQD卡槽、全天候密封,基本满足了我们一切的美好想象。那我们再来看看售价,松下S1R海外售价为美元,折合约元人民币;松下S1售价为美元,折合元人民币。我们同用美国上市定价作为参考,S1R海外售价要高于尼康Z7(美元)和索尼A7RIII(美元),而S1售价也高于尼康Z6、索尼A7III(同为美元)以及佳能EOSR(美元)。虽然在国内的发布会要等到2月25号,但是这个价格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动,美国区的价格很具有参考意义。
不过,要注意的是,在视频拍摄方面,松下S1和S1R均支持4K、60p的视频拍摄,不过S1的4K30P为全局超采样没有视角裁切,而4K60p为1.5倍裁切。S1R的4K30P裁切比例不清楚,4K60P为1.09倍裁切。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松下还为这两款产品设计了付费“DLC”,用户购买单独的秘钥后,可解锁4:2:bit内录4K、30p视频,4K60pHDMI输出以及V-Log等专业视频拍摄功能。也就是说,想要4:2:bit内录4K、30p得再花钱,想要4K60pV-LOG功能得再花钱。
产品定位
从参数的发布和相机配置上看,两台相机定位都是专业级,S1R更针对图像拍摄,S1更针对视频拍摄。
今年的无反市场可以用非常惨烈来形容,尼康,佳能纷纷推出全幅微单相机,Z6/EOSR/A7III三台相机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尤其是A73,从上市之初的元,已经降到目前的元左右了,索尼已经感到了来自各方的种种压力,A7S3也迟迟没能上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松下S1/S1R还以最贵的价格发布,足以见到这两台机器都是专业级的定位。
下面再说区别,S1是拥有一块万像素的CMOS,视频功能则具备更好的42bit的参数,以及更好的视频功能,如V-log(S1R不支持V-log,支持4K60P视频,初始状态码流Mbps(目前大部分相机为4K30P)支持全高清fps慢动作视频(目前其他微单为fps)4K30P视频拍摄无限时,S1拍摄4K60p最高可拍29.99分钟,S1R为15分钟)
S1R拥有一块万像素的CMOS在高分辨率模式下可以拍出1.87亿像素的照片。定位区别一目了然,如果你更偏向于视频的拍摄,就选择S1,如果是以图片拍摄为主,那么S1R将会满足你。
高分辨率模式下人像锐度很高
技术细节
这一部分我并不打算把所有的技术细节都展开来说,只提两点,第一、DFD对焦,第二、防抖
先说第一点——DFD对焦
所谓DFD对焦是松下自己研发的技术,意思是反差式对焦,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传感器快速刷新来模拟相位对焦的相位检测。这套技术最早出现在GH4机身,到现在来看经历了接近5年发展,最近发布的GH5和GH5S的固件更新了DFD对焦技术,有了大幅度的进步,能达到可用的效果了。当然要比索尼和佳能的对焦还是略微差一些。
但重点是,M43的画幅比较小,DFD对焦难度比较低,全幅的面积是M43的4倍,在这个级别上应用DFD的对焦是否能有好的效果现在完全未知,业界倾向于认为不会有太好的表现。这么看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松下S1和S1R在单张对焦下连拍速度都是9fps,追焦下都是6fps,显然高速连拍和追焦不是这两台机器所擅长的。不过松下还有一个一直以来的功能能弥补一下这一方面的劣势,那就是它们具备4K照片连拍和6K照片连拍,等于可以提供0万像素的30fps连拍速度,这一点是其他机型不具备的。
第二点再来说说防抖
对于很多人而言,防抖是必不可少的。松下的防抖非常成熟,也许是除了奥林巴斯以外,最强的防抖厂商了。在GH5、G85等等机器上都有了充分的验证。无论是拍视频还是拍照片,有防抖和没有防抖差距非常大。就拍视频来说,具有防抖的相机可以更多的拍摄手持移动镜头,可以让镜头的种类更加丰富,后期剪辑的空间更大。对于拍照片而言,更强大的防抖可以用更慢的快门来拍摄,会有更多的创作空间。
S1R拍摄样片
松下标称S1/S1R的防抖效果为机身防抖5.5档,搭配镜头使用双重防抖技术,最高可以达到6档,这个数据应该是没有虚标的。对比竞品,索尼、尼康的全画幅微单都采用了机身防抖技术,但效果大概都在3档左右,而且尼康Z系列是尼康首次使用完整版机身防抖功能,还不具备真正的双重防抖能力。松下在防抖技术上是有足够优势的,而且防抖技术也是高像素合成模式的功能基础。从防抖特性看,松下S1/S1R无疑是领先于其他几台微单的。
已发布镜头
目前来看索尼FE卡口由于内径小,所以研发大光圈镜头相对更难,尼康内径最大,法兰距最短,在技术上是最激进的一个。L卡口在此之前有15枚镜头,8款徕卡SL全画幅和7款徕卡APS-C画幅TL镜头,但是徕卡的价格上,8款全画幅镜头里很多比S1R机身还贵,相信很多人不会考虑使用徕卡的镜头,那么就要考虑松下和适马的镜头了,但是现在来看,松下发布的镜头也非常贵。
镜头结构:13组11个镜头(包括2个非球面镜头和3个ED镜头)
最小拍摄距离:0.44米
光圈叶片数量:11
过滤器直径:77毫米
尺寸:φ90xmm
重量:克
防尘·防滴漏·低温-10°
售价为美元,折合元
镜头结构:13组16件(包括2个非球面镜片和2个ED镜片)
最小拍摄距离:0.3米
最大拍摄倍率:0.5倍
过滤器直径:77毫米
尺寸:φ84xmm
重量:克
双IS防抖兼容
防尘·防滴漏·低温-10°
售价美元,折合元,套机中为美元,折合元
镜片结构:17组23组(包括1个非球面镜片和3个ED镜片)
最小拍摄距离:0.92米
光圈叶片数量:9
过滤器直径:77毫米
尺寸:φ84.4xmm
重量:克
双IS2兼容
防尘·防滴漏·低温-10°
售价美元,折合元
镜头发布路线图
松下昨日的发布会上,除了发布了S1/S1R两台相机以外,还公布了了镜头路线图。L卡口联盟是徕卡、适马和松下共同推出的卡口联盟,三家公用L卡口系统,而且均将推出全画幅机身,所以三家共同推出镜头,数量必然会非常可观。松下表示到年底,L卡口将拥有超过42枚镜头,其中徕卡镜头将会达到18枚。而到了年,松下Lumix镜头也将超过10枚,另外还有两款增距镜也将会推出,而适马目前已有14枚镜头支持配合转接环安装在L卡口上。
镜头路线图
松下的镜头具体型号为:
松下LumixSPro50mmf/1.4(已发布)
松下LumixS24-mmf/4MacroOIS(已发布)
松下LumixSPro70-mmf/4OIS(已发布)
松下LumixS1.4x增距镜(年发布)
松下LumixS2x增距镜(年发布)
松下LumixS24-70mmf/2.8(年发布)
松下LumixS70-mmf/2.8(年发布)
松下LumixS16-35mmf/4(年发布)
超长焦镜头(年发布)
2款定焦镜头(年发布)
微距镜头(年发布)
松下镜头群
外观对比
两台机器的重量实在是不轻,达到了g,加上电池和存储卡达到了g,这个重量大致等于佳能5D系列的机身重量。目前首批发布的三枚镜头,也不是便携性镜头,而是主打画质的镜头。一张对比图看看十年前的G1和现在的S1。
和其他产品比较起来,S1/S1R也是相当“巨大的”
重量很大的原因有很多因素,比如厉害的防抖需要更大的空间,需要更好的耐用性和稳定性而采用的全金属机身,丰富的拨轮和按键让操控性更好,也造成了重量更大,还有肩屏的设计等等。这样类似单反的设计和操控性的追求让S1和S1R的重量不可能太轻,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松下的追求,即让相机更加可靠更加稳定更加全面。
拍摄样片
总结
1、画质表现不用担心,无论是照片还是视频。在照片上,有高分辨率模式的加持。在视频上有42bit的加持。
2、视频占据绝对优势,目前来看没有一家能比得上,而且松下的强项正是视频。
3、机身操控性会很好,但是重量很沉,需要妥协和平衡。
4、连拍速度略微有些差,对焦实际表现存疑,S1/S1R具有6K照片连拍,挽回不少局面。防抖功能强大。
5、镜头有徕卡与适马加持,更新速度会很快,但是目前看价格很高。
6、样片的表现很出色,色彩丰富,宽容度也不错。
7、价格偏高,在同类型同级别的竞品中价格最高(与A73Z6EOSR相比)
以上就是目前所有的S1/S1R的信息,欢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讨论,如果有哪些想知道的,也可以留言。更多关于摄影器材、影视新闻、摄影知识、测评、鉴赏的内容,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