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检细修铁蘑菇奏响暑运安全强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梁兆福张会龙

暑运以来,国铁济南局淄博车务段东风站日均办理辆数达1.3万辆以上,每天编组场内都是一片忙碌景象。

早上八点,减速顶维修班班长赵纪亮带领着维修班组成员早早来到编组场内的作业地点,每天他们都要利用每“停轮修”时间对减速顶设备进行检修,以最佳状态迎接每天的调车编组作业。

57岁的赵纪亮是国铁济南局淄博车务段东风站减速顶维修班班组长,年入路,从事减速顶维修工作快40年了。

东风站是胶济铁路上的中心编组站,主要担负着胶济铁路中段、张东线、张博线、辛泰线、益羊线等铁路线货物列车的解编任务。减速顶,形状酷似蘑菇,是重要的铁路行车辅助设备,是编组场内非常关键的部件,保证着调车编组作业的安全。东风站编组场内有16条调车线,共安装有台减速顶。

“今天的任务是对16道的台减速顶进行检查,紧固螺栓、清理顶下道砟。”赵纪亮说,因为使用频繁,减速顶会出现螺栓松动、油缸漏油气、防尘圈老化以及开口销脱落等故障,直接影响编组场调车作业安全和作业效率。

赵纪亮先是对减速顶螺栓进行了紧固,然后又用脚对每个顶进行踩顶检查。从事快40年的减速顶维修工作,赵纪亮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检查方法,比如说减速顶的高度检查他就用对比法,就是在3至5米的距离内,观看减速顶的高度是否在一条线上,过高或者过低的就可能有故障,就要进一步检查处理。

检修过程中,赵纪亮发现一个减速顶出现了趴顶故障。“趴顶故障就是减速顶被车辆压过之后不能复位,减速作用消失,车速降不下来极有可能发生前后撞车问题。”赵纪亮边说边对故障顶进行了更换处理。

对于现场不能修复的顶,就需要替换带回维修。减速顶班组的维修室内,各种维修设备整齐划一地摆放着,存放架上有数十台修好的顶,这里被称为减速顶的“诊疗室”。“维修减速顶看似很简单很单一,实际上有多道工序,每修一个顶,都得经过拆解、清洗、检测、打压、组装、注油、充气、调试、打孔等环节,还是比较繁琐的。”赵纪亮介绍说。

赵纪亮是个爱琢磨的人,也是修旧利废达人,存放架上摆放的顶,很多都是经过赵纪亮和同事们修理后恢复使用的。赵纪亮说,购买一台新减速顶需要多元,为了节约成本,他就带领大家学习维修知识,不断提高修旧利废技能,最大可能延长减速顶的使用周期,年他们修旧利废的减速顶达到多台。

为了保证修复后的减速顶都能达标使用,赵纪亮经常组织同事们进行技术交流,对减速顶典型的故障和疑难杂症进行分析讨论,吸取经验教训,再制定有针对性的检修方法。他利用业余时间摸索维修小窍门、研发小工具,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减速顶维修经验,还摸索出了“塑氟圈专用安装棒”“密封圈专用扳钩”“滑动油缸专用装销工作台”“滑动油缸自洁圈”等多项小发明小创造,大大提高了减速顶的维修效率。

减速顶维修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今年暑运,赵纪亮和同事们精检细修着这些“铁蘑菇”,守护着铁路运输的安全。他说:“减速顶维修工作,看起来很乏味枯燥,但看着一组组车辆安全平稳通过减速顶,心里还是很踏实、很满足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