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toP技术的应用?
A:目前在商用车或乘用车领域,都有CtoP、CtoC技术的应用,即电芯直接到pack或者是电芯到车。目前CtoP可以分成商用和乘用两个方面,目前商用车CtoP的应用比较多,而且它的集成效率要比乘用车大得多。商用车和乘用车在结构上的一个不同,导致它的体积利用率可以达到90%。但是目前无论是麒麟电池,还是比亚迪的CTB结构,体积利用率实际上就是在60%~80%区间之内,体积利用率是跟结构有关的。像麒麟电池,在乘用车上的CTP技术,它的体积利用率也就是72%。
Q三元电池能量密度?
A:三元电池的一个pack,就是用CTP的技术,一个pack的集成,它的能量密度也就是。实际上它能达到这样的一个能量密度,还跟其他的技术也有关。它从排气这块进行了一个空间的节省,同时它还有一个弹夹式的反面冷却的技术,所以它是综合了好多结构,把电芯直接到pack,来提升自己的一个体积利用率。
Q比亚迪CTB能量密度、与麒麟相比?
A:比亚迪的CTB技术不完全是CtoP的技术,电芯到车身的体积利用率仅仅是66%,能量密度才达到了,这是它跟CATL麒麟电池的一个劣势。在水冷热管理这一块,它实际上是采用了一个上层制冷水板的设计方案。比亚迪为什么能量密度和体积利用率比麒麟电池小?实际上它是从安全方面保留了一些电池包内的衡量的结构。材料体系没有多大的区别的,三元最多,铁锂最多做到。主要还是从结构上来提升体积利用率,从而提升能量密度。
Q比亚迪安全方面与麒麟相比?
A:从安全方面来说,比亚迪的pack从结构、从震动甚至冲击载荷这块,从一些电池认证的实验结果来看,比麒麟电池要好一些,但是为什么大家没有去说这个事儿?中国标准和认证,只要你过了认证标准和相关项目,我就认为你过了。所以二者有这样的一个区别,比亚迪为什么保留衡量或者是它的安全性更好,因为他是一个车企,它能够把电池包pack的一些结构应用到车上,车身骨架可以做的弱一些,可以用电池pack来承担一些它的模态,实际上这是比亚迪所考虑的。
Q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区别?
A:宁德时代单纯的它只是一个电池厂,它没有比亚迪这样的一个先天的优势,能够把车结合起来,这就是二者的一个区别,也是二者在设计理念上的一个不同。
Q目前CtoP企业各自优缺点?
A:目前CtoP这一块,主要电池厂实际上已经很多了,有宁德、比亚迪、蜂巢、远景动力、捷威动力的,都在做CtoP的。在乘用车方面,其实他们都有各自的一些优缺点。像蜂巢的CtoP这一块,单从成本来说,它要优于宁德时代。远景之前走的是软包的一个技术路线,但是它现在也在往方壳和圆柱的路线过渡,但是目前来说它的成本要略微的要贵一些,原因是它的量还没有上来。
Q蜂巢比宁德便宜的原因?
A:蜂巢供某一些企业的话,它要比宁德要便宜一些。主要原因是,一是它要挑战市场。二是它在工艺上要比宁德这块要简单一些。
Q蜂巢和宁德工艺层面对比??
A:工艺层面,在商用车CtoP领域,宁德对每个小电芯进行胶粘。蜂巢走的是大模组胶粘,所以它从工艺这一块能省一部分成本,而且从后期维修这一块,蜂巢也要能省一些成本。CtoP实际上并不完全的是电芯到pack,实际上也可以归为一个大模组到pack。宁德小电芯到pack,无非就是为了省空间,但是蜂巢它是属于大模组,牺牲了一点空间,但是它成本和工艺这块是相对有一些优势的。
Q企业战略对比?
A:从企业的一个战略来说,因为宁德毕竟现在做的是很大。亿纬锂能、远景它们打成本战。蜂巢,既有无模组方案,也有大模组方案,这就是它一个降本的手段。捷威动力采用积木式的电池,是在大软包模组的一个概念,通过不同电池的一个厚度、长度、宽度,这样的一个尺寸比例来提高体积利用率,这样它也形成了这种CtoP的一个技术。远景,目前也在做CtoP,有软包的方案,也有方形的,也有圆柱形的,但是它起步的比较晚,所以它的产品应该会滞后。目前来说软包有量产的,方壳的现在在样件阶段。
QCtoC现状?
A:像CtoC是一个比较难的技术,维修方法和维修成本的问题。因为它是完全跟车去结合的。如何把电芯布在不同底盘上,它也是采用一种电芯胶粘上车的工艺。将来维修方法也是问题。
Q特斯拉一体压铸技术?
A:一体压铸目前国内来说技术不是很成熟。废品率、合格率有一定的考验。因为之前我们做了一个一体压铸的电池pack下箱体,它的废品率是相当高的。成本目前在pack厂。CtoC方案,一定是要电池厂跟整车厂联合来做,这是前提条件。
QCtoC技术难点?
A:(1)工艺装配问题。因为对于传统的车来说,现在基本上都是传统车和新能源共线的一个生产模式。那么CtoC这种技术一旦上来,那么我这种装配工艺怎么走?目前这样的一个量能不能支撑下去?实际上这也是主机厂甚至电池厂要面临的一个问题。(2)对电池的零部件的要求高,成本高。因为电池本身pack是有密封要求的,基本上是IP68或者IP69的防尘防水要求,那么到车上怎么去密封?因为车一装起来,整个车身的框架焊接或是铆接都有一些工艺的变形,要如何控制?因为一旦有一些变形,就会对密封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说对电池零部件要求要很高。要求高了,其实成本也就高了。零部件的采购成本,制造成本都会高。(3)CtoC维修的便利性和成本。如果是CtoP就是电芯到pack,可以把pack拿下来,进行维修。但CtoC不方便维修,而且即使是在举升架上,你把电池打开了,下箱机打开了,你怎么去维修?这都是将来这一种结构所面临的一些困难,所以有可能最后我们要更换很多,就单个进行更换会非常的难,有可能会走那种大模组到车。(4)商业模式、设计模式的挑战。需要主机厂和电池厂联合起来做CtoC的方案。在车型开发最前期,甚至在车型产品策划前期,电池厂就要介入车型的设计。需要主机厂将自己的车型规划和核心技术,释放给电池厂。现在电芯的规格也不一定能完全满足主机厂电池空间布置、性能等方面的需求,但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因为目前电芯的设计是完全掌握在电池厂的。那么电池厂能不能把电芯的技术释放给主机厂,这也将来是商业运营模式的一个突破点,这是从CtoP过渡到CtoC这样的一些思考。
Q圆柱形方形对比?
A:采用圆柱形,国内如宁德主打方形。对比如下:从安全性来看,方形和圆柱形安全性是一样的,基本上都是相对好一些的。从电池一致性这一块来说,圆柱形要比方形的好,因为它工艺相对比较成熟。从设计的灵活性来说,实际上方形要好,要比圆柱的好。循环寿命方面,方形的要比圆柱的好一些,充放电费率也好。成组效率方面,即体积利用率,二者是基本相当的。
Q方形优缺点?
A:方壳的优点主要是它的封装比较好,可靠性比较高,安全性好一些,它的能量效率高,能量密度也比较高,结构相对简单,扩容也相对方便一些,这是它的优点。缺点方面,它型号比较多,由于国内在方形这块没有一个完全的标准,所以它型号比较多,工艺比较难统一,各家自己做自己的。第二就是生产自动化水平不高,这就导致了单体的差异性,一致性不是很好,存在系统寿命低于单体寿命的问题。
Q圆柱形优缺点?
A:圆柱形相对于方形而言,它成本相对低一些,工艺比较成熟,产品一致性比较高。它的缺点是成组后散热设计难度大,能量密度相对低一些。
Q的技术进步?
A:实际上出来之后,因为它走的是一个大圆柱形的,它的安时也都能做上来,它能量密度相对能提上来一些,而且这块,大圆柱电池对热管理的要求要降低了,能够克服圆柱的一些缺点。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选择了这样的一个技术方案。
Q为什么大家都走方形?
A: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其实比较倾向于的圆柱技术。因为方壳,我个人推测是因为catl大家都走方壳了,catl这么大的一个量,不可能让它再去重新改变自己的生产工艺,重新建线,去生产圆柱,所以国内也就都走方形的技术路线。
Q特斯拉走的原因?
A:它肯定是从布置或是从结构、维修、密封等方面,有自己的技术优势的。因为从制造端,是能够节省产品成本的。像电池设计,就电池CtoC,电池设计这块,它实际上是采用了无模组的设计方案,能减少结构的复杂性和零部件的一个数量,就能降低材料成本40%左右。成组效率方面,相对来说,也基本上能减少20%~30%的成本。它唯一的缺点还是维修,这是它的一个弊端。不仅仅是CtoC的技术路线,它还有干法电极、高镍、高硅等综合的结构,最后能够造就一个长续航、快充和低成本的方案。Q散热问题?A:其实它在结构上也有很大的一个改进。原先是蛇形底部的一个散热,现在是蛇形加三面的一个设计,可以围绕着圆柱进行一个散热,这对安全和对电芯的一致性都是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大家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