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坚守90后隧道工人路通了我的成

02:32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1日讯作为济南“大西环”的控制性工程,长清马山隧道目前工程进展已经过半,为了实现明年年初的贯通计划,有不少年轻工人在这个假期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假期第一天9月19日,闪电新闻记者来到济南长清马山隧道,走近这些一线建设者们,感受他们的艰辛和欢乐。

隧道湿喷工机械手邓庆:再热也要坚持

济南大西环马山隧道位于济南长清马山山脉的腹地。马山因其形似卧马而得名,说起这座山,它可是与泰山、五峰山并称三姐妹山,闻名在外。

下午2点,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闪电新闻记者来到马山腹地。因为下着雨,到处都是水坑,道路泥泞难行,可见建这条高速的重要性。

一场秋雨一场寒,下着雨气温降得厉害,不穿外套冷得直打哆嗦。但走进隧道,几分钟就得脱下外套,温度大概有二十五六度,闷得不行。记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见到邓庆的,当时他已经工作一个多小时了。

邓庆今年35岁,来自四川成都,是一名隧道湿喷工机械手。他主要负责把混凝土通过喷射的方式凝固到隧道壁上,因为粉尘密度大,而且不时有混凝土掉落,他必须全副武装:戴着专业的防尘面具、穿着长袖的迷彩服,因为隧道处于山体内部渗水较大,还得穿上水鞋。

趁着间隙的功夫,闪电新闻记者与邓庆聊起了天。原来他干这一行已经九年了,因为长期要保持一个动作喷射混凝土,他落下了职业病,“习惯了,颈椎病、肩周炎都有!”据他介绍,一榀拱架宽一米五,需要喷一个半小时才能完成。邓庆的团队主要负责马山隧道左洞的混凝土喷射工作,一天短了工作8个小时,长了就是12个小时。

摘下防尘面具,我们发现邓庆很白净,他笑着说,“长期不见太阳,晒不着啊!”

拿下安全帽,邓庆的额头上、脖子上全是汗。他坦言,最忍受不了隧道里的温度,尤其是隧道最里面因为无法散热温度特别高,“有时候进来身上全是汗水,出洞的时候,拧衣服能拧出水来。”

但话锋一转,邓庆笑着说:“再热也要坚持啊,干一行就要对这一行负责。”

说起中秋节,邓庆说很想回去看看父母亲,但一个因为有疫情,再一个距离太远了。“视频聊了天,报个平安,父母就安心了!”邓庆笑着说。

隧道技术员孙浩:路通了我的成就感就来了

和邓庆在一起工作的孙浩,是隧道的一名技术员,今年刚刚26岁,刚入职两年。他作为隧道质量监管的第一道关口,身上的担子很重。

他告诉闪电新闻记者:“隧道大部分都是隐蔽工程,隧道主体施工完成以后就看不到它了,它已经会埋到混凝土里了。所以说施工时都需要全程监督,要在过程中把这隐患消灭掉,不能等成型了以后那就已经来不及了。”

隧道施工,让人无法忍受的除了闷热,还有噪音。因为隧道里是密闭的空间,声音在这里被放大了好几倍。“一开始来了确实也不适应,每天从洞里出来往脑瓜子嗡嗡的,后来时间长也就习惯了”,孙浩笑着说。

虽然条件艰苦,但孙浩也有自己的骄傲,“等这个路通了之后,就相当有成就感了,因为之前参加过济泰高速的建设,一开始也是在洞里,等洞通了以后,自己开车从洞里走一圈的时候,发现这个隧道是我修的。而且我也是济南本地人,生长于济南建设济南嘛。”

加强对新员工的培养让他们成为项目的生力军

在马山隧道,像孙浩这样的技术员有4名,都是95后。而在大西环高速沿线.9公里名管理人员队伍中,孙浩这样的90后有多人,年轻人越来越成为工地上的中坚力量。

据山东省路桥集团副总经理、大西环项目经理王宇驰介绍:“年轻员工来到项目施工现场以后都会感到比较迷茫,我们针对这种情况也通过导师带徒、内部讲堂、内部培训、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新员工的培养,让他们迅速成为项目的生力军。”

据了解,济南“大西环”马山隧道全长米,目前左洞掘进米,右洞掘进米,工程已经过半。“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全员在岗,24小时排班施工,力争明年年初能够让马山隧道贯通”,山东高速集团济南大西环项目七分部副经理张少华介绍说,“同时,项目上也为员工准备了聚餐,还有节日的礼物,让他们在项目上也能过一个欢快的节日。”

闪电新闻记者刘杰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