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得到更清晰的照片

中科公益抗白 http://www.bdfyy999.com/bdf/zhongkedongtai/meitibaodao/102588.html

1.保持相机的稳定手持姿势和呼吸控制

正确持握单反相机的姿势应该是右手握紧手柄,左手自然托住机身底部及镜头部分。这样的持握方式能方便地对镜头进行变焦及调焦操作,并能保持良好的机身稳定性。竖向持握的方式与此类似。

有时摄影师需要从低角度进行拍摄,这时候人应下蹲,在牢固持机的前提下将手臂倚靠在膝盖或大腿上,以保持相机的稳定。

在手持拍摄但需要保持良好稳定性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倚靠墙面或树干,借助外物来使身体保持稳定。拍摄时注意屏息,避免呼吸造成的身体晃动。

2.三脚架的重要性

三脚架是摄影中极其重要的一项辅助工具。在风光、静物等摄影门类当中更是不可或缺的。相比手持拍摄,三脚架能使相机保持在最稳定的状态,从而避免了因相机晃动而造成的模糊,得到最清晰的照片。

三脚架的使用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做到了这些,才能使三脚架发挥它应有的效果,下面我们将一一道来。

1)三脚架的选择

三脚架有多种类型。按锁紧方式可分为旋钮式和扳扣式,按材质分可分为碳素脚架和合金脚架。在锁紧方式的选择上,一般以旋钮式为优。扳扣式虽然方便,但不排除在长期使用后出现锁紧松动而造成问题。旋钮式脚架则可以免除这个问题的困扰。即便锁紧装置在常年的使用中有所松动,由于旋钮式结构的特殊性,只需多拧几下依然可以保持紧固,没有扳扣式存在的那种隐患。

材质上,中低端脚架通常为合金材质,这种材质的优点是质地坚实,强度、韧性都很好,缺点则是比较重。碳素脚架则在重量上有了较大的改进,使三脚架在达到相同支撑强度的同时,比合金脚架有着更轻的重量,因此也更适于携带。但其缺点一样很显著:过于昂贵。同样规格的三脚架,碳素材质比合金材质几乎要贵出一倍。

对于普通爱好者而言,选择一个~1,元左右的合金脚架已经完全够用,可以满足从广角到长焦的大部分需求,至于昂贵的碳素脚架,如果不是职业需要或财力过剩,我们并不是非常建议。

三脚架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台。常见的云台有三维云台和球形云台两种(如图)。一般说来,三维云台更利于精确构图,而球形云台则更为方便。对于摄影来说用得最多的是球形云台,当然也有人偏爱三维云台,读者可以在亲身体验之后做出自己的选择。

2)三脚架的使用

三脚架使用时一定要锁紧锁扣,避免在拍摄过程中锁扣突然松动造成倒地。相信你和相机和大地来个激烈的亲密接触一定不是你想看到的。伸展脚架时一定要严格检查每一个锁扣是否扣紧,杜绝意外的发生。对于一些可折叠式脚架,在展开时会有几个固定插销,这些插销能固定脚架的展开角,使脚架保持稳固。云台上那块可拆卸的板子称为快装板。快装板应借助工具牢固锁定在相机上。对于大部分情况而言,只需将快装板锁定在机身上即可。而对于装有大体积长焦镜头的单反相机,则应将快装板锁定在镜头脚架环上,以保持相机前后平衡。将快装板锁定在云台上时也要注意检查锁扣是否锁紧。在装上后应稍稍用力晃动相机,确保相机已锁紧在脚架上。在竖向拍摄时尤其要注意检查,否则相机从脚架上脱落,后果不堪设想。放置脚架时最好选择平地,尽量保持脚架水平。若是斜坡或台阶,则应调整脚架的每一支腿伸展在不同长度,以此来保持脚架水平(如图)。水平方向放置能使三脚架保持最好的稳定性。

在使用三脚架时千万要注意,有一些人喜欢将三脚架连着相机扛在肩上走路。需注意,三脚架的云台虽然牢固,但也承受不了如此大的作用力,尤其是体积较大的长焦镜头,巨大的杠杆作用力很容易使云台发生损坏,造成相机损毁的惨剧。除少数专业脚架以外,大部分三脚架并不具备防水防尘功能,因此在户外使用三脚架时应特别注意防护,特别要防止海水浸入造成腐蚀。每次使用完都应将脚架擦拭干净再收起来,以保证三脚架能一直处于最佳状态,延长三脚架的使用寿命。

3)反光板预升

单反相机的反光镜结构会在拍摄时带来一定振动。这点振动在手持拍摄时影响并不大,但在使用三脚架的拍摄中却不可忽略。为解决这一问题,单反相机中专门设置了一个功能:反光板预升。开启反光板预升功能后,第一次按下快门按钮(有些相机可以设置为机身后背上的其他按钮)时,反光板会抬起并锁定,但并不进行拍摄;第二次按下快门按钮时,快门帘幕打开,完成曝光并收回反光板。按两次快门按钮完成一次拍摄。两次快门之间要有一定时间差,确保反光板振动对拍摄的影响降至最小。

4)使用快门线

要确保最好的拍摄效果,快门线是必不可少的装备。快门线分有线快门线和无线快门线两种,可以使摄影师在不用手触碰相机的情况下触发快门。这样就避免了拍摄过程中摄影师的身体晃动对相机造成影响。在长曝光拍摄中,使用快门线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使用机身快门按钮进行B门拍摄时,需要一直按住快门按钮,这样不仅影响了相机的稳定性,更是一件累人的事。而快门线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快门线可以将快门按钮锁定,使B门一直处在开启状态,既提高了稳定性,也解放了人力,是便宜又好用的得力工具。

5)关闭防抖

在镜头防抖技术诞生以前,使用三脚架只要记住上面所说的内容就够了。而在防抖镜头如此普及的今天,这部分知识也应做一些补充。镜头防抖技术是佳能公司率先提出来的,在随后几年中其他厂商也纷纷跟进,终于形成了现在这样的普及度。防抖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感应器检测镜头抖动,使镜头中的防抖镜片做出反向补偿而实现防抖。这要求感应器要以主动侦测的方式工作,时刻保持微小的振动,以保证在镜头抖动的同时进行补偿。这会造成一个问题:当使用三脚架时,这种主动侦测依然存在,补偿镜片依然处在微小而持续不断的振动当中,对成像自然会有不好的影响。通过实测我们也发现,使用三脚架进行拍摄时,开启防抖造成的锐度降低,比没有开启反光板预升所造成的锐度降低还要大。其影响决不可忽视。

自然,相机厂商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在后来一些高档镜头中,加入了三脚架检测功能。当相机处于稳定状态时,防抖功能自动关闭。这自然是件好事,但现实是,更多的人门级镜头并不具备这样的功能。而就实用的效果来看,所谓的“三脚架检测功能”也并非万无一失,因此使用三脚架进行拍摄时千万记得,关掉防抖开关。

3.提高快门速度

在不使用三脚架时,要想得到清晰的照片,较高的快门速度是必不可少的。

前面我们谈到,较高的快门速度可以将运动物体凝固,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曝光时间短,运动物体的影像在画面上所经过的距离就相应变短。在时间短到一定程度时,运动物体的影像便近乎静止。同样,在手持拍摄中,尽管物体不动,但由于镜头抖动,使得景物相对于相机也是运动的。当快门速度不足时,这种相对运动就会造成成像的模糊。

由此可以引出一个普遍的规律:以焦距倒数为安全快门速度,在安全快门速度以下可以保证成像清晰。例如使用50mm镜头进行拍摄,则快门速度只要低于1/50s即可保证成像清晰。1/50s即称为该焦距下的安全快门。

尽管安全快门的说法广为流传,但这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其一便是跟拍摄者的手持稳定性有关,若持握不够稳定,则安全快门根本不能保证“安全”,而对于某些“铁手”,即便是长于安全快门几倍的快门时间,他们也能拍得清晰;

其二,对于APS-C画幅相机,由于1.6倍焦距系数(尼康、索尼为1.5倍)的存在,安全快门也应相对升高;

其三,对于有防抖功能的镜头,安全快门可以大幅降低,不必依照安全快门的要求死记。

4.使用相机的防抖功能

如前所述,镜头防抖功能是在镜头中加入一片补偿镜片,该镜片可以在相机抖动时进行反向补偿,将抖动对成像的影响降至最低。现在的防抖技术已能实现3至4挡快门速度的防抖效果。原本1/s才能拍清楚的场景,在拥有防抖技术后,可以在1/10s(降低四挡快门速度)达到相同的清晰度。抖动技术极大解放了三脚架的使用。

在许多对稳定性要求较为宽泛的摄影门类中,已经基本可以不用三脚架,仅凭防抖功能就实现很好的清晰度。尤其在长焦镜头中的运用,使得手持拍摄的成片率大大提高。可以说,这是相机进化史上一次非常伟大的突破。区别于镜头防抖,索尼公司还开发了另一种防抖技术:机身防抖。这种技术会通过机身CMOS的运动对相机抖动进行补偿,使画面保持清晰。机身防抖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可以在所有不具备防抖功能的镜头上实现防抖,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

5.保证焦点的准确性

基于光学原理,镜头并不能使视野内由远至近的所有范围均保持同样的清晰度。在拍摄的过程中,需要对镜头进行选择性聚焦,使视野内某一距离的景物清晰聚焦,同时焦点前后均有一定的虚化(如图)。若使用大光圈镜头,就能将景深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从而有效地突出主体。

聚焦错误和焦点偏移是摄影初学者容易出现的问题。错误的聚焦会使背景清晰而主体模糊。焦点偏移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主体的清晰度。因此都应尽力避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