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安逸,选择艰苦,将9年的花样年华抛在盐碱荒滩;不惧危险,选择拼搏,在上百次研制试验中一马当先!
大家亲昵地叫她“傻姑娘”,她很愿意:“为了航天事业的发展,我愿意‘傻’——没有‘傻傻的’航天人,哪有祖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
她是全国三八红旗手赵鸿飞,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总装测试车间副主任。
近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光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了她的事迹。
点击视频观看↓↓↓
00:10CCTV-13朝闻天下报道
人民日报报道
光明日报报道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她的故事——
一份图纸:画下她的“处处留心、善于发现”
年5月,赵鸿飞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毕业,来到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区西区的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光荣地成了一名航天女员工。
初入航天企业,赵鸿飞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一“航天精神”体会颇深:当时,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基地刚刚落户天津,赵鸿飞等人是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招收的第一批员工。“那时,抬眼望去,一片荒凉,晴天风大土多,雨天到处泥泞。刚建完的厂房内没有上下水,甚至连厕所也没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赵鸿飞感慨万千。作为公司唯一一名女性技术人员,赵鸿飞只能“忽视性别”,和男同事一起爬机床、下地沟,在露天下吃饭,找个没人的地方解决内急。
“作为一名工艺员,既要有一线的操作经验,还要给设计人员提出靠谱的建议。”赵鸿飞在钻研业务方面也是“拼命三郎”,为了绘好一份图纸或准备一份工艺文件,她经常加班到深夜。
一次首飞:背后是连轴转的克难攻关
赵鸿飞的努力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年,她被调入火箭生产最为重要的部门——总装车间。进入总装车间第一年,她就独立编写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建院以来第二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助推分离试验方案和现场作业指导文件。“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凛冽的寒风中,她徒手爬上户外50多米高的塔架,确认各种试验条件。”提到赵鸿飞的“拼劲儿”,同事们无不叹服。
有一次,试验中遇到了火箭箱体爆裂的严重问题。当时正值严冬,大雪后的现场行走都十分困难,而且箱体中的低温液氮也尚未排放干净。赵鸿飞第一时间来到现场,冒着被冻伤的风险连夜拆除了两个爆裂的壳体,并切割样品进行分析。由于爆裂严重,样品拆除后发现缺失了两块不足10平方厘米的碎片!在连续奋战了整整两天后,碎片最终被找到。那一刻,几乎冻僵了的赵鸿飞和伙伴们紧紧拥抱在一起。
年是“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两型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飞之年。赵鸿飞全程组织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总装总测工作。她每天都要在巨大的厂房里走上好多圈,生怕出现一点闪失。“长征七号”首飞时,赵鸿飞正和伙伴们奋战在“长征五号”总装的战场。一名调度员从发射场打回“赵姐,咱们成功了!”那一刻她再也忍不住激动的泪水!
一支队伍:航天精神绵延传承
野外试验,一待就是一天;30米塔架上,即使到了饭点也不会轻易下来,送饭人员知道后,经常会留些鸡蛋、牛奶给赵鸿飞;大年三十,车间主任从北京家里跑到天津,跟值班人员一起吃年夜饭……
去年看望一位老航天人的经历,让赵鸿飞印象深刻:老人80多岁了,身体不好很少下楼。但一提工作就兴奋,拉着她聊个不停。
航天精神,绵延传承。年,公司获批成立崔蕴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重点培养技术骨干人才。赵鸿飞负责人才选拔推荐,她思路活:“标准是创优、创新,不一定是重大创新,工艺技术上的小革新、优化都可以。”“有好的想法,不会做也没关系。找人协助,做出来后,参与方都加分。”
思路开阔天地宽,公司年轻人立刻行动,电脑防尘罩、电插头挂钩、自动复卷机……一个个创意很快转化为实物,进入车间使用。
“年轻人脑袋灵活,我们只要创造机会和平台,他们就能创造惊喜。”赵鸿飞说:“每一位默默付出的航天人,都是我们不断坚持的动力。”
赵鸿飞9年追梦,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光辉历程。年,赵鸿飞带领团队在海南文昌发射基地,圆满完成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打赢了中国空间实验室项目收官之战。
赵鸿飞说:“国家的发展进步,为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是一名光荣的航天人,是中国航天系统中的一颗‘螺丝钉’,我要为实现航天梦、中国梦不懈奋斗!”
来源/女性之声
编辑/任婕
美编/李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