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该拆运行5年,南宁BRT为啥越来越

一座城市的交通工程想要引得其他城市市民的热烈讨论,方法通常有两种:

要么值得借鉴,要么感同身受。

很显然最近南昌的“出圈”,靠的就是第二种。

3月14日,南昌BRT二期工程正式拆除。不出所料,评论区叫好声一片。

但人们发现这些点赞的声音当中,大部分来自其他拥有BRT的城市,这其中也包括南宁。

其实,南昌人抡锤,南宁人叫好!背后的潜台词只有一句:

“南宁人苦BRT久矣”!

那么为何南宁BRT处境尴尬?它到底该留还是该拆?咱今天就来盘盘它。

01BRT到底是啥?

BRT也叫“快速公交”,作为一种中等运量的交通方式,通常又有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它由专用行车道、车站与枢纽等组成,其的地位介于地铁与普通公交之间,是现阶段南宁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一环。

目前南宁已经投入运营的BRT线路共有两条,分别是BRT1号线:南宁火车东站——南宁火车站;BRT2号线:园博园——银海玉洞路口,此外还有规划中的BRT3号线(以南宁火车东站为起点,以平乐立交为重点)连接BRT1、2号线。

南宁BRT线路

除了为市民出行提供新选择之外,BRT在加速城市交通内循环的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目前BRT1号线的南宁火车站、朝阳广场站、长堽三里路口站、南宁火车东站以及BRT2号线的银海玉洞路口站、五象湖(平乐玉洞立交)站均可作为中转站接驳南宁地铁线路。

仅供参考图源

百度地图

并且BRT车站与地铁站距离较近,节省了换乘的时间成本。

银海玉洞路口站图源

小探实拍

02在南宁,它并不被看好!

BRT的出现,本意是为了缓解南宁公共交通压力,是利民的一件好事。

但现实无疑是残酷的,在邕城市民的眼中,自打它“落户南宁”,就显现出一股“水土不服”的独特气质,妥妥的“差评”的代名词。

针对南宁人如何看待BRT这一话题,小探也在朋友圈询问了各位探友的意见,结果不出所料,绝大多数市民都认为南宁的BRT过于鸡肋,甚至有部分网友表示应当效仿南昌直接拆除。

网友对BRT看法图源

小探朋友圈

结合资料以及探友的意见,小探发现当前市民对BRT的“吐槽”,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4点:

1.BRT占用了原本属于社会车辆通行的车道。虽然有部分路面通过拓宽车道的方式让社会车辆的通行车道保持了原有的数量,但由于部分老城区本身路网条件限制,无法拓宽车道,比较严重的就是BRT1号线途径的民主路和长堽路。原本这两条路均为双向6车道。在BRT进场后,留给社会车辆的只剩下双向4车道。

2.其次BRT途径的地方,社会车辆难。因为不能占用BRT占用车道,导致私家车只能到特定的路口才能掉头,所以经常听到有人调侃,明明目的地就在对面,可还要多走2公里才能掉头。

3.南宁BRT进出站台不方便。南宁的BRT是在原本的城市道路上加以设计,将车站设立在道路的中央,因此大部分站点都需要乘客先上天桥再下天桥乘车,不仅增加了时间成本,而且对于老人、小孩、孕妇以及携带大件行李的旅客都不太友好。虽然在BRT1号线开通近1年后,其中的4个站点加装了8部直升电梯,但对于其他的站点来说,进站难仍然是个大问题。

4.BRT其实并不快。相比起普通公交,BRT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专用的车道,能够更快地运送乘客。但是根据资料显示,南宁快速公交的平均速度约为25km/h,与普通的公交车速度相差不大。这个速度,基本上就是新国标电动车的最高限速。再加上BRT进出站的耗时,与普通公交相比优势就更加不明显了。同时南宁的BRT也会受道路红绿灯、堵车等方面的影响,准时性上也不如地铁。而一旦“快速”这一最大优势无法充分发挥,指望市民能够以其作为主要出行方式,确实挺难。

图源

百度百科

总的来看,BRT在南宁市民眼中地位挺尴尬,除了车内环境更舒适之外,其余全是缺点,就连原本的“快”都没有很好展现,反而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路面拥堵。

03实探,2条线路的真实乘坐感受!

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南宁BRT的运营情况和乘坐感受,周五下午小探特意将两条线路体验了一遍。

先来说说BRT2号线。

小探的行程由五象湖(平乐玉洞立交)站开始,以银海玉洞路口站为终点。

五象湖(平乐玉洞立交)站位于高架桥上、道路中央,可通过搭乘手扶电梯或天桥移步至站台。

图源

小探实拍

站台很宽敞并且设有显示屏,能够及时播报线路的实时运营情况,另外站内的风扇暂时被防尘罩挡住,估计天再热一点会投入使用,届时候车环境也不会太差。

站内情况图源

小探实拍

据了解BRT2号线配置的公交车分为12米和18米两种,均为新能源公交车,小探本次搭乘的是18米车型,车辆内部宽敞、运行平稳、空调已开,整体乘坐舒适度很好。

图源

小探实拍

也许是因为搭乘时间的原因(下午3点),车厢内除了小探和司机以外,仅有1名乘客。

去掉中间两条BRT专属车道,玉洞大道仍留有双向6车道供社会车辆使用,整体路况比较好。

BRT路况图源

小探实拍

终点站银海玉洞路口站位于道路两侧且存在高低差,因此未设置电梯。

图源

小探实拍

相比之下,BRT1号线由于建设和投入使用的时间都比较早,所以在规划与配套方面存在一定短板,整体搭乘体验不及2号线。

以南宁火车站为例,站台并未设置显示屏,因此对于线路的到站情况只能由站内乘务员以口播的形式叙述。

站内情况(火车站)图源

小探实拍

绝大多数站点均未配备手扶电梯或垂直电梯,市民乘坐一号线需要经由天桥体验一把“上天入地”的感觉。

BRT1号线由于经过人口密度较大的老城区,且沿途站点涵盖部分学校及小区,因此乘客要明显多于BRT2号线,且构成以老人和学生为主。

图源

小探实拍

至于沿途各站的路况,小探搭乘1号线时恰好是学生放学时间,算是交通小高峰,大多数站点路况良好。

实拍路况

但朝阳广场、民主路、长堽路等路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拥堵,部分区域的社会车辆拥堵状况甚至需要2个绿灯才能完全疏通,此外夹杂电动车、行人等、出行安全受到一定的影响。

图源

小探实拍

结合两段搭乘经历,小探也说下感受:

1.高峰期确实存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主要集中在1号线老城区的朝阳广场站、民主园湖路口站、长堽路中以及主要与地铁接驳的几个站点,其余周边路况良好。部分路段也确实存在社会车辆因避让BRT专用道而需要额外多走几公里才能掉头的情况。

BRT路宽图源

小探实拍

2.BRT2号线有需求的站点均已实装了电梯,不过1号线则恰好相反,仅有少数站点提供电梯方案,其余则需要走天桥,对体力有一定的要求。不过按照此趋势发展,未来的其他线路应当都会以电梯作为标配,所以出行体验会越来越好。

图源

小探实拍

3.当前2条路线使用率确实不高,时长会有“单人包车”的情况出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是可选线路单一,并且这些线路往往还能被更便利的出行方式所取代。

4.整体搭乘感觉2号线要优于1号线,但两者均已经超过了普通公交的搭乘体验,同时速度方面优于普通交通情况。

04BRTvs地铁,真要争个输赢?

即便BRT被很多南宁人嫌弃,但ZF却并没有放弃它,相反在未来的路网升级中,它仍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根据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显示,未来南宁BRT还将建设3号线延长线、4号线、5号线、6号线等多条线路,意在加快城市公交更新换代,方便更多人出行。

图源

《南宁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

而随着BRT未来戏份的不断加重,另一种声音也逐渐在市民群体中传开“有BRT的地方就没有地铁”,这也是很多南宁人排斥BRT的原因之一,毕竟相比起BRT,地铁的优势更为明显,对于周边楼市的抬升作用也更突出。

难道我大南宁真的要在BRT和地铁中2选1?

其实不然,小探认为,相比起对立,BRT与地铁的关系应该是一种补充关系。

地铁的优势自然不必多说。大运量,环境影响小。但地铁并非想修就修,以南宁为例,除了目前已经投入运营的5条线路外,其他规划中的地铁线路想要最终兑现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造成的运力真空则需要公共交通帮忙分担一部分压力。

并且修建地铁的成本巨大。除了钱之外,沿线工地动辄三五年的交通黑暗期,也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以往南宁的地铁修建已经让我们见识了修地铁期间,周边路网能够堵到怎样的程度。

相比之下BRT则显得更加灵活,未来即便因为地铁的建成,导致周边片区居民对BRT的需求降低,也可以直接改掉或者将原本的站台拆除更新为车道,这样成本更低。

况且BRT也能够用有效的帮助地铁进行数据收集,从而为后续地铁选址提供更多的参考。

最后从发展的理论来看,任何城市规模扩大的优先级永远要高于其内部地铁线路的建设,换句话说,无论南宁未来轨迹如何,规模大到怎样的程度,始终会有地区暂时无法得到地铁的眷顾,而这个时候,就轮到以BRT为首的公交系统登场了。

05小探有话说

想要通过屈指可数的线路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这对于BRT和南宁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双向折磨”,但随着路线的增多以及南宁路网的全面升级,未来BRT在南宁实现口碑逆袭也并非全无可能。现在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静观其变吧!

那么问题来了,对南宁的BRT线路,各位“元芳”怎么看呢?不妨在留言区写下您的真知灼见吧!

南宁机场将建超40万m2候机楼!兴宁东拟建亩特色小镇

盘点南宁8字头楼盘都有哪些?超32盘8字头,现在出手还是等明年?

“新地标”定了!南宁塔要建在这~

深夜突发!一年内三次新政出台!限售收紧、税收调整,这一城再次打出楼市组合拳!

新房二手房租房装修直播看房团购房资格房贷计算器查房价问答快速找房海外

加入南宁购房群,群内可获取新鲜楼市动态、贴心置业指导、购房经验分享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