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轴承可否再次使用及需要更换轴承的缺陷
判断轴承可否再次使用,要根据轴承的损伤水平、机械性能、重要性、运转条件、检查周期等相关因素来决定。
但是检查时若发现有下列缺陷,则轴承不能继续使用,需要更换新轴承。
a.内圈、外圈、滚动体、坚持架中任意一件有裂纹或缺口。
b.套圈、滚动体中任意一件有断裂。
c.滚动面、挡边、滚动体上有明显擦伤。
d.或铆钉明显松动。坚持架磨损明显。
e.滚道面、滚动体上有锈蚀或伤痕。
f.滚道面、滚动体上有严重的压痕或碰伤。
g.内圈内径面或外圈外径面上有明显的蠕变。
h.因过热而明显变色。
i.封入润滑脂的轴承密封圈或防尘盖破损严重。
轴承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项目
现象
原因
措施
剥离
运转面剥离
剥离后呈明显凸凹状
?负荷过大使用不当
?安装不良
?轴或轴承箱精度不良
?游隙过小
?异物侵入
?发生生锈
?异常高温造成的硬度下降
?重新研究使用条件
?重新选择轴承
?重新考虑游隙
??检查轴和轴承箱加工精度
?研究轴承周围设计
??检查安装时的方法
?检查润滑剂及润滑方法
烧伤
轴承发热变色,进而烧伤不能旋转
?游隙过小(包括变形部分游隙过小)
?润滑不足或润滑剂不当
??负荷过大(预压过大)
?滚子偏斜
?设定适当游隙(增大游隙)
?检查润滑剂种类确保注入量
?检查使用条件
??防止定位误差
?检查轴承周围设计(包括轴承受热)
?改善轴承组装方法
裂纹
缺陷
部分缺口
且有裂纹
?冲击负荷过大
?过盈过大
?有较大剥离
??摩擦裂纹
?安装侧精度不良(拐角圆过大)
?使用不良(用铜锤,卡入大异物)
?检查使用条件
?设定适当过盈及检查材质
?改善安装及使用方法
??防止摩擦裂纹(检查润滑剂)
?检查轴承周围设计
保持架破损
铆钉松动或断裂
保持架破裂
?力矩负荷过大
?高速旋转或转速变动频繁
?润滑不良
??卡入异物
?振动大
??安装不良(倾斜状态下安装)
?异常温升(树脂保持架)
?检查使用条件
?检查润滑条件
?重新研究保持架的选择
??注意轴承使用
?研究轴和轴承箱刚性
擦伤
卡伤
表面粗糙,伴有微小溶敷
套圈档边与滚子端面的擦伤称做卡伤
?润滑不良
?异物侵入
?轴承倾斜造成的滚子偏斜
??轴向负荷大造成的挡边面断油
?表面粗糙大
??滚动体滑动大
?再研究润滑剂、润滑方法
?检查使用条件
?设定适宜的预压
??强化密封性能
?正常使用轴承
生锈
腐蚀
表面局部或全部生锈
呈滚动体齿距状生锈
?保管状态不良
?包装不当
?防锈剂不足
??水分、酸溶液等侵入
?直接用手拿轴承
?防止保管中生锈
?强化密封性能
?定期检查润滑油
??注意轴承使用
磨蚀
配合面产生红锈色磨损粉粒
?过盈量不够
?轴承摇动角小
?润滑不足(或处于无润滑状态)
??非稳定性负荷
?运输中振动
?检查过盈及润滑剂涂布状态
?运输时内外圈分开包装,不可分开时则施加预压
?重新选择润滑剂
??重新选择轴承
磨损
表面磨损,造成尺寸变化,多伴有磨伤,磨痕
?润滑剂混中入异物
?润滑不良
?滚子偏斜
?检查润滑剂及润滑方法
?强化密封性能
?防止定位误差
电蚀
滚动面有喷火口状凹坑,进一步发展则呈波板状
?滚动面通电
?制作电流旁通阀
?采取绝缘措施,避免电流通过轴承内部
压痕
碰伤
卡入固体异物,或冲击造成的表面凹坑及安装是的擦伤
?固体异物侵入
?卡入剥离片
?安装不良造成的撞击,脱落
??在倾斜状态下安装
?改善安装、使用方法
?防止异物混入
?若因金属片引起,则须检查其他部位
蠕变
内径面或外径打滑,造成镜面或变色,有时卡住
?配合处过盈量不足
?套筒紧固不够
?异常温升
??载荷过大
?重新研究过盈量
?研究使用条件
?检查轴和轴承箱精度
轴承的全面修复?
轴承的全面修复包括对发生损伤的轴承经过清洗、解体、检验、辊道磨削或更换内外圈、新滚动体制造/原滚动体磨削、滚动体更换、装配、游隙调整和检验包装等全面严格的修复流程,以保证修复后的轴承能达到新轴承的性能要求。
什么样的轴承的可以修复?
轴承的全面修复主要针对于相对新品成本较高的大规格滚动轴承(如传动轴承、工作辊轴承、支承辊轴承和立磨轴承等)。当然,小孔径的轴承也是可以修复的。
修复技术难点
如果说轴承修复在技术上存在什么难点。基本上可以认为,只要是滚动轴承就是可以修复的。需要修复的轴承的安装尺寸我们是不做改变的,因为如果改变它的安装尺寸,这个轴承就无法正常安装。然而,因为修复必需的一些机加工处理,轴承在内部尺寸上肯定会有变化的,我们可以通过其它的办法,把这些磨削量补偿掉。
修复后的轴承真的能完好如新吗?
然而,修复后的轴承真的能完好如新吗?宝钢的工作人员介绍,我们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检测方法。修复后的轴承和新的轴承经检测显示,没什么区别。
目前,轴承修复已经成为国际上很多工业企业(包括钢铁、冶金、能源、造纸、水泥、航空以及赛车等众多行业)降低成本的重要举措,而轴承修复为它们降低了生产设备运行成本,节省的生产设备轴承采购费用可达20%-90%。
引起轴承损伤原因
并非所有损伤的轴承都可以修复,但是对于每一个损伤的轴承在考虑修复或更换新轴承之前,必须对其损坏的原因和程度进行评估以避免或减少再次损伤。引起轴承损伤的原因很多,诸如安装不当、污物侵入或水分侵入等是很多轴承早期损伤的常见原因。
以下是一些大尺寸轴承的常见损坏原因分析以及相应的能延长轴承寿命的预防措施。
A.操作不当:
安装、操作或拆卸不当可能引起保持架变形或缺损预防措施:使用合适的操作、安装和拆卸工具。
B.润滑不充分:
润滑不充分或不当可能导致元件擦伤或者严重的轴承变形预防措施:改进润滑系统,定时恰当地补充或更换润滑剂。
C.生锈与腐蚀:
接触水可能导致轴承元件蚀损并生锈。锈蚀损伤后的轴承在工作时可能导致剥落预防措施:定期检查密封,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正确储存轴承。
D.电流:
轴承转动时通电可能导致出现凹槽或刻痕。轴承静止时,电气操作接地不当会导致轻微的烧伤预防措施:在对轴承以外的部件焊接前通过适当接地连接减少或避免电流通过轴承。
E.外部材料:
磨损性颗粒污染和碎片侵入可能导致轴承工作面磨损、擦伤和凹陷预防措施:清除侵入颗粒和碎片,更换润滑剂,检查密封系统。
F.偏心:
偏心、倾斜或过大负荷可能导致几何应力集中或表面剥落预防措施:精确加工轴承座和挡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